国际交流办公室
 
学校首页  本站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学习  外事要闻  国际合作  因公出国  来华留学  港澳台  下载专区  English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外事要闻>>外事要闻>>正文
  •  外事要闻 

外事要闻

CEP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圆满落幕,中马青年共探科研与文化交融新篇
2025-10-23 15:37  

近日,由国家人社会部发起,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资助的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CEP),顺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正式在我校落下帷幕。本次项目迎来了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气候适应与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四名优秀研究生。在为期两周的交流活动中,中马青年围绕科研创新、产业实践、文化传承等多领域展开深度互动,不仅搭建起跨越国界的友谊与合作桥梁,也令国际青年全方位感受到中国科研、产业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研交流碰撞智慧火花,共促学术发展

科研分享是本次交流的核心环节。活动伊始,国际交流处负责人李雪晖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她指出,CEP项目是深化中马青年科研人员交流的重要纽带,既是共享成果、探讨难题的平台,更是推动两国相关领域合作、增进青年友谊的重要契机,期待双方以此为起点,持续加强联系,为行业发展和两国友好贡献力量。

在学术报告环节,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的阿蒂拉(Athirah)同学首先分享了关于《释放环境紫色非硫细菌(PNSB)的潜力:分离、鉴定及应用于提升丰年虾生长、营养价值、抗病原体能力与色素含量》(“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Purple Non-sulphur Bacteria (PNSB):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 Application to Enhance Artemia Growth, Nutritional Values, Pathogen Resistance & Pigment Content”)的研究,从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到结果分析,清晰呈现了研究全貌,引发热烈讨论。随后,我校水产学院的两位硕士研究生分就《鱼类泛凋亡研究进展及水生拉恩菌感染鲫巨噬细胞的泛凋亡分子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n PANoptosis in Fish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ANoptosis in Crucian Carp Macrophages Infected by Rahnella aquatilis”)和虾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效率提升的元分析》(“Effectiveness of Astaxanthin as a Feed Supplement to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in Aquaculture Animals: A Meta-Analysis”)作了报告,为相关领域提供了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报告后的互动环节,双方围绕技术瓶颈、方法创新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马方研究生还参观了学校实验室,近距离接触先进科研设备,了解主要研究方向与技术优势,并与科研人员就实验技术、项目管理等展开交流,切实感受到学校的科研实力,拓宽了自身视野。

产业实践对接前沿领域,拓宽认知边界

为加深马方青年对中国农业与水产养殖产业的认识,项目组织参观了教学实践基地——天津建良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天津兴盛海淡水养殖有限公司。

在食用菌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生产规模与核心技术,马方青年参观了从菌包制作、培育管理到深加工的全流程,对中国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的高效生产与绿色发展理念表示高度认可。在养殖公司,技术人员讲解了品种选育、水质调控、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现场演示了智能化养殖设备操作。马方青年还实地观察了斑石鲷、石斑鱼等养殖情况,并就养殖技术难点与市场前景与技术人员展开讨论。这些实践使马方青年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相结合,切身感受到中国水产养殖的现代化与智能化水平。

文化分享与体验并行,深化友谊联结

文化交流是拉近中马青年距离的重要纽带。马来西亚的萨兰雅(Saranya)等三位同学作为“文化使者”,从地理位置、热带气候、历史变迁、多元民族构成及传统节日等方面,生动介绍了马来西亚的文化特色。通过展示服饰、分享美食故事,让在场师生感受到其文化的包容与活力。

我校安排了包饺子与书法体验活动。在包饺子环节,马方青年在指导下学习擀皮、调馅、包捏,尽管手法生疏,但热情高涨,最终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的团聚温暖。书法活动中,我校学生社团兰亭社同学从执笔姿势、基本笔画教起,马方青年认真临摹,尝试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在笔墨纸砚间感受中国书法的韵律之美。

项目还组织参观了天津市博物院、自然博物馆及黄崖关长城。通过文物展陈、自然标本与历史遗迹,马方青年深入了解了天津的历史脉络、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以及长城作为世界遗产的雄伟与历史厚重感。不少学生表示,长城之行是“震撼且难忘的文化体验”。

项目落幕启新篇,中马友谊续华章

此次CEP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马青年科研人员构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经验共享与创新合作,也通过产业实践与文化体验,增进了两国青年之间的理解、信任与情感认同,为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积极推进更多此类国际交流项目落地,搭建起跨国界、跨文化、跨领域的沟通桥梁,推动全球青年在交流中共同成长,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经济管理学院供稿)

关闭窗口

天津农学院国际交流处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邮编:300384
电话:022-23783711 传真:23783711  邮箱:intloffice@t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