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为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指明前行之路,为各国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未来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也是行动者,中国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应对各类国际问题以及促成更多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领域主动积极作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切实增进人类福祉。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已将地球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已是历史必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的科学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全球已有超过3/4的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合作内容涵盖交通运输、粮食增产、防灾减灾、能源开发、生态环保、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合作成果已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切实贡献。
促进全球稳定发展。第一,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推动世界各国繁荣昌盛。可持续发展观注重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留下足够的资源,不为当代人的发展牺牲后代人的资源,更不能耗尽后代人的发展资源去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同时,为有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必须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和担当。中国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坚持以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第二,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安全有序发展。面对此起彼伏的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和局部冲突,为了有效化解冲突各方的矛盾,以防止矛盾冲突外溢影响全球和平稳定,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对话的方式处理各类争端。
第三,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如大河奔涌,交融激荡,互相借鉴,共同造就了星河璀璨的人类文明。世界各国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多彩的世界文明交融互通,造就了人类文明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中国主动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人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交流对话、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为此,中国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活动,与各国政党高层进行对话,举办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积极参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具体文化交流方面,我国既推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战略,又主动邀请世界各地文化“走进来”,在中国大地绽放光彩。
打造共同繁荣的伙伴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蓬勃发展、开放包容的体系。为了促进地区和平发展,中国提出一系列地区以及双边层面的共同体倡议,以达到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从时间来看,中非命运共同体提出最早,中非双方真诚相待、义利相兼、合作发展,该共同体也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标杆。从空间来看,中国积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伙伴圈,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新的合作进展,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展潜力巨大。从形式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国际组织,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国已与东亚、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其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命运共同体正在筹划或建设之中。从效果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广泛传播,经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产生的各类合作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各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切实推动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的民生福祉。
提出独特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各类层出不穷的突发问题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具体而言,为应对互联网的乱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核安全问题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海上问题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而提出的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这些方案无不彰显着中国的大国风范与大国担当。
当今世界是高度互联互通与融合统一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宏阔的视野、宽广的格局、科学的规划大大增强了人类共克时艰、走出低谷、走向繁荣、迈向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动力。【本文系海南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课题“华人华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调研报告”(SKHX-2021-32)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维靖